查看原文
其他

《画刊 》 ∣ 借“摄影”的名义:郑闻访谈

孟尧 郑闻 画刊杂志 2020-10-20


《生活并不意味着安逸,这是在让事情更难办》  刘雨佳   四频GIF动画装置   彩色、无声、循环   2017年




借“摄影”的名义:郑闻访谈

In the Name of Photography: Interview with Zheng Wen

孟尧(Meng Yao)   郑闻(Zheng Wen)



孟尧:“刷屏/劳作”的策展思路是如何构想成型的?


郑闻:这次展览从最初的灵感发生、前期筹备到今天正式成型,是我本人也是我们美术馆准备时间最长的展览之一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和另一位主策展人海杰进行了持续与反复的讨论,就展览的核心思想与基本构成进行了无数次的文案演练与概念推敲。在策划的中期阶段,馆长李小山先生也怀着极大的热情,多次参与我们的策展会议,贡献了他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并鼓励策展团队大开脑洞。


最终,我们确定了本次摄影展围绕“媒介”这一爆发点展开,“刷屏/劳作”既是对于当下媒介现实中人类境遇的冷静描述,也带有策展人想要努力穿刺深层社会结构与时代特征的欲望。

《你就是一块肉》  周啸虎   光影书法装置   2016年


孟尧:“刷屏/劳作”从展览规模和作品数量的层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双年展或者三年展的展览形式。不知你们对这个展览,是否有长期做下去的考虑?


郑闻:我们确实也考虑过双年展、三年展,甚至文献展的命名方法。因为本次展览几乎动用了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南艺美术馆全馆的展陈空间,在规模、体量、叙事结构等方面,也都已经接近双年展、三年展。但是我们最终决定不落入这种时髦命名的窠臼——最简单直接的原因是:我们其实并不确定两年或者三年以后立刻能够出现激发我们策展热情的话题与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来就没有延续,等到这次展览的诸多问题发酵生效以后,在未来一定会有回声与新的挑战在等待我们。

《东窗Untitled #20150513》 黄晓亮  180cmx108cm  120cmx72cm


孟尧:本次展览除了展览现场的作品展示之外,美术馆对于与展览相关的学术和公教活动,有什么样的计划和举措?


郑闻:除了围绕展览主题进行的一系列细致的布展安排,美术馆还会在展览期间举办一系列对话、论坛等学术活动。展览结束后,也会出版相关的文献与画册,收录呈现所有参展艺术家的案例,并对本次展览几个分单元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展览期间一系列学者与艺术家的对谈、文章、工作坊等全面资料也将收录其中。这一系列的工作其实都是围绕一个学院美术馆的终极目标——教学、研究、普及。本次活动也得到了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等教学机构的大力支持,本次展览甚至提供了几个名额给本校非常年轻但表现杰出的摄影专业学生,让他们的作品与很多优秀的艺术界前辈的作品同台展出,以鼓励他们继续创作与思考。


南艺美术馆发起本次摄影展,毫无疑问表明了学术机构对于摄影的特别重视。或者换句话说,我认为是对于当下的“摄影”所代表的复杂与动态的深刻问题(纠缠着政治与经济,充斥着消费与景观、技术与控制等)的重视。通过对于日益漂移的“摄影”这一概念的重新审视,我们得以再次感受或者怀疑我们的观看之道发生了何种变化、图像与真实的边界如何消弭、数据与物质如何再生等等。自私地说,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也是满足我个人一贯的强烈探知世界好奇心的一种尝试。


左.《英雄》-雷锋  张巍  100cmx130cm 2014年

右.《英雄》-切格瓦拉  张巍  100cm×130cm   2014年


孟尧:除了学术层面的梳理与研究,你如何看待影像艺术当下的市场状况与前景?


郑闻:艺术市场的热潮总是会比前瞻性的学术研究慢很多,虽然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图片类、摄影类、影像类作品的专题活动或市场表现可能确实较前几年更加活跃。但是我认为这一块作品的所谓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发。

《无题》 韩磊   摄影


孟尧:正如你之前提到的自建馆以来,南艺美术馆在影像研究和策展的领域,一直有持续的推进。这次展览几乎使用了美术馆的全部展厅,这进一步强化了南艺美术馆对影像艺术的重视。


郑闻:本次摄影展的举办,一方面确实是南艺美术馆对摄影以及更加宽泛意义上的影像艺术的进一步深化与推进,另一方面也是开馆5年以来我们策展思路演进的一个逻辑结果。有关注我们美术馆过往展览历程的朋友们不难发现,影像类的专题展览,比如我策划过的“亚洲视野:国际影像艺术论坛暨特别放映”、“乔-彼得·威金中国个展”、“国际手工摄影展”、“或此或彼:洪磊个展”、“时差:韩磊个展”、“白夜:冯立个展”、“缪晓春个展”等,包括我馆与荷兰“一分钟影像”基金会合作的“一分钟影像”展,以及不胜枚举的诸多群展中的影像类作品呈现,都是我们对于摄影和影像一贯重视的结果。这一次,不过是借“摄影”的名义,再次体现对于我们当下时代的敏感而已。

《梅萱》 董文胜


孟尧:南艺美术馆作为一家学院美术馆,是否考虑筹备建立系统的摄影馆藏计划?


郑闻:起码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强烈心愿。目前为止,我也实际促成了几位艺术家摄影和影像类作品的收藏。在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5周年的特别展览中,就展出了我们有幸收藏的几位重要的摄影和影像类艺术家的杰出作品,比如洪磊、韩磊、缪晓春、董文胜、冯立、张彦峰等,同时我们也有收藏少量国外当代摄影家的作品。目前不能说是“系统性”的摄影馆藏计划,这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研究力量与机制的保障才能建立起来。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摄影作为最具有时代特征的媒介之一,如果在一个当代的美术馆馆藏体系中没有一席之地,是应该是令美术馆研究者与管理者羞愧的一件事情。


《当人们注视着满月》 高元

《对对对对对》 雎安奇   LED灯箱   尺寸可变  2015年 /2017年

《金陵照相馆》局部   张晓   综合材料、交互程序、艺术微喷   尺寸可变   2018年


《Twin born》 周康  摄影

马可•斯科萨罗(Marco Scozzaro)作品

《风景系列-粉末状的山景》  陈卓   宁夏白银   2015年


“刷屏/劳作”展览现场


“刷屏/劳作”展览现场



注:

展览名称:刷屏/劳作:2018 AMNUA 摄影展

展览时间:2018年3月15日-2018年4月15日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延伸阅读


《画刊 》∣  特稿: 南艺美术馆5周年 • 反击愚昧:郑闻访谈

中国当代摄影 40 年







[本微信文章内容版权属于《画刊》杂志独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官方微博: @画刊杂志社ArtMonthly

官方微信号:ArtMonthly(微店)

huakan2015 (精彩内容)

邮 购 部:025-68155765 邱老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